女生經痛別輕忽!不是忍過就好了,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

【案例】35歲上班族女性小如:
在20歲的時候開始會經痛,每次生理期來時都痛到嘴唇發白,也常常嚴重到想吐,每個月都要吃止痛藥,沒有接受過治療,但最近經痛越來越嚴重,所以來婦產科做檢查,才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俗稱巧克力囊腫)。


本期醫師專欄要來談談,許多女生每個月都會碰到的大事:經痛

妳是否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 月經來都痛到不行,痛到無法好好上班或上課,嚴重還會頭暈、想吐
  • 經痛都會吃止痛藥,但越來越嚴重,還會一直拉肚子,甚至連骨盆腔都好痛!
  • 每次月經來都有經痛的問題,已經結婚好幾年了卻仍未懷孕…

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經痛呢?

經痛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簡單區分為兩大類,原發性經痛續發性經痛

  • 原發性經痛指的是沒有身體上的病變,單純因為子宮收縮所造成的疼痛
    減緩疼痛的方法:1.透過熱敷  2.平時保持運動習慣  3.經由醫師的診斷與醫囑指示下服用止痛藥
    如果無法減緩疼痛,就要注意是否為「續發性疼痛」了。
  • 續發性經痛此類經痛是子宮或是卵巢等器官病變所導致的,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等所造成的疼痛。
    這一類的經痛常常被忽視,以為只是一般經痛,千萬別忍過就算了!


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即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以外的地方所造成的發炎性疾病,常見的位置包括卵巢、輸卵管及其他骨盆腔內的器官和組織。子宮內膜若生長在卵巢,就是一般常聽到的「巧克力囊腫」。

常見症狀有:嚴重經痛、性交痛、月經不規則、骨盆腔疼痛、不孕等等。

目前約每10位生育年齡的婦女就有1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尤其好發在25~35歲的育齡婦女。而對不孕或是有疼痛問題的婦女,則約有30-50%受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影響。依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盛行率約為8.9%,但其中只有40%經過手術確診。

大多數人認為經痛屬於正常現象,再加上診斷上的困難而造成延誤就醫,而此時症狀多已經惡化、甚至會造成不孕,大大增加治療的難度。因此,如果妳有經痛的困擾,或是對自己的情況有所疑問,請鼓起勇氣到婦產科讓醫師檢查與診斷!及早發現~才能在尚未惡化前即時治療!

就醫流程懶人包
每位女性的症狀不一樣,所經歷的時間和過程也都不同,面對身體的求救訊號,應該勇敢的為了自己尋求醫療協助,現在就來看看就醫時會碰到哪些請況吧~

第一步:問診
在檢查開始前,醫師會先詢問症狀及經痛的狀況做初步判斷。
醫師可能會詢問的問題像是:

  • 疾病史
  • 是否有生育計畫
  • 症狀及疼痛程度
  • 生殖系統的健康狀況 (例如:初經年齡、月經週期是否規律,以及生育史等)
  • 目前或曾經服用過的藥物
  • 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婦科相關疾病的家族史

第二步:輔助檢查
由於經痛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因此醫師會透過以下幾種方法來輔助檢查:

  1. 腹部超音波:超音波檢查在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 (又稱巧克力囊腫) 的診斷上相當有用。
  2. 內診:主要針對有性經驗的成年女性,透過內診可以大致分別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等等器官的結構異常。
  3. 陰道超音波:陰道超音波可以看到卵巢、輸卵管、還有子宮肌瘤、其他子宮異常,在診斷深層浸潤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具有相當高的準確度。
  4. 抽血檢驗:抽血檢查可以了解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發炎沾黏、子宮肌腺瘤、卵巢癌等
  5. 腹腔鏡:要確診為續發性經痛的需透過腹腔鏡,透過腹腔鏡術可詳細瞭解病灶的種類、位置、範圍與沾黏情形等,並同時進行治療。

小提醒:本篇醫師專欄僅提供您了解相關病因、症狀與診斷流程,並無法取代與醫師面對面的診斷,如有任何問題,請向婦產科醫師尋求進一步的診斷與諮詢。

參考資料: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

返回頂端